你如何过一天,便如何过一生。

  • 你是否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每天都很忙?
  • 为什么每天忙碌到持续怀疑人生?!
  • 好像年初的读书计划一半都没完成;
  • 明明计划好了的一切,最后事情还是一团糟;
  • 很努力地付出,但最后就是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工作成果;
  • ……

如果你持续有这种忙碌无果的无力感,或许是你在时间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我们身边有太多已经开始混日子的人,在本应奋斗的年纪,把自己很多时间精力放到游戏、逛街、购物和吃喝玩乐上了,他们生活得很好。

那没钱没背景没人脉没学历的普通人如何通过奋斗逆袭人生? 

短期内提升智力是不太可能,只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过改变自己的时间分配,舍弃掉一些对未来没有建设性的生活内容,锻造自己某些方面的专业能力,才能为人生创造更多可能。 

如果你对未来没有期待,生活足够优渥,就不需要做时间管理。 

如果你希望在每天有限的24小时内,摆脱忙碌无果的无力感,更好地把握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始时间管理。 

如果你希望通过努力达到收入提升,不妨照抄一下。 

01 期待未来,从时间管理开始

“重要紧急四象限是最没用的理论”

img

几乎每个知道重要紧急四象限的人,都做不好时间管理,因为从实际的落地上,几乎没有可操作性。 

亲情&友情&爱情,谁更重要?

健康&休息&运动,谁更重要?

领导信任&同事支持,谁更重要?

公司内发展&公司外社交,谁更重要?

自我成长重要么?达成业绩重要么?

愉悦自己重要么?照顾好家人重要么?

当这类事情堆在一起同时并发了?我们该如何判断取舍? 

img

四象限作为知识点,只灌输理念,不给达成目的的工具。 

只是“知道了道理,依旧做不好时间管理”。 

如果一直停留在浑浑噩噩的讲道理,那么对未来的期待怕是到死都不会变为现实。 

时间是资源,管理是动作

管理学有个说法, 之所以存在管理,是因为资源的有限 。 

时间肯定是有限资源,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对时间进行管理。 

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我每天上班累得半死,没有一点自我时间”,“我挤不出时间来,我啥事都做不了。” 

你感觉忙了一天,细数后并未做什么,可以发现部分人是“真忙”,但是还有部分人是“假忙”。 

英国教育学家赫胥黎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 

你有没有想过如何正确的进行自己的时间管理呢? 

通过时间账户看清时间分布

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在哪里。 

时间可以分为九个账户,分别是精力恢复、收拾自己、通勤、工作、学习成长、锻炼、情感、社交、消遣娱乐。 

img

时间是有限的,我们除了需要清楚地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明确1分钟、1小时、1天可以做多少事情 ,学会争分夺秒,还需要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 

明确时间账户后,可以细化我们对生活中时间的理解与复盘,进而调整不同账户的时间投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 

img

时间是一项投资,日积月累能给人带来个人认知收获、能力成长、收入的迁跃。具体方法请继续往下看。 

时间管理需要养成习惯

养成记工作日志的习惯

“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的道理每个人都懂,只有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坚持记工作日志是不可缺少的职业习惯,把当天的工作收获、经验教训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每天检视自己,让自己获得管理的能力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利用时间,实现更高目标。 

不在工作时间内干私事

很多人都会上班时间想着家里的事、忍不住刷微信、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收发私人邮件、QQ聊天、上购物网站等。 

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却能分散自己的工作精力,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从而让时间在无形中溜走。 

今天你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安于现状,明天就有可能被淘汰。 

既然在工作时间内完全不考虑私事是不现实的事情,就应该对这些私人事务进行有效的统筹安排。 

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私人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为自己的职业前途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为什么每天都是工作8小时,就是没有别人的效率高?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早上或者是中午休息到办公室后,有人在办公室闲聊一阵之后才进入工作状态,而有些人则能一来就进入工作状态。 

别看每天只是短短的半小时,但是时间一长,差距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一定要要求自己尽量挤出可以利用的时间,效率最大化。 

今日事,今日毕

鲁迅先生说过,耽误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由此可见,自我拖延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 

寒号鸟明日复明日的坏习惯,终落得个冻死的下场。 

工作生活中拖延的习惯一定要杜绝,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特别是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 

当然,也可以请相关的同事来督促你,开了局、动上手就会发现——也没多难治。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可支配时间的多少

如果用时间来衡量人类进步,那就是每个人的人生,每天夺回了多少小时属于自己的时间。 

1850年代,工业革命后,一名普通美国工人每年要工作3400小时。 

到了2017年,一名普通美国劳动者每年的工作时长,只有1757个小时。 

两者每天相差4小时。 

“可支配时间”是人生重要的资本

人类的文明的发展,正是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下,用这些“可支配时间”堆积而成。 

所谓“可支配时间”的增加,并不是说绝对闲暇时间的增加。 

而是 相同的时间下,减少低效的、无意义的劳动,转而将时间花费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帮助我们更好地将时间为己所用。 

img

时间类型有四种:必要时间、健康时间、工作协作时间、可支配时间。 

我们可以发现, 个人的可支配时间越多,个体就越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挤出了时间资源之后,把时间分配给哪些事,那就属于投资选择的范畴了。 

只有我们挤出属于自我的、可支配的时间,人生才可以有选择的机会。 

大家可以发散思考,什么样的未来是自己想要的,对未来有哪些期待,向目标发力,把自己节省下来的可支配时间投入到对未来的建设之中。 

img

三个习惯,避免浪费时间

避开一切排队

排队是一笔不小的时间成本,上班路程上的时间损耗,中午吃饭的时间损耗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排队情形。 

人与人之间对待这些时间的区别是不一样的,有些问题可以通过钱解决,而钱对年轻人是很重要的资源。 

错峰行动是在不增加经济负担情况下的更佳策略。 

巧妙投资健康

睡眠不足是职场人的常态,也是“啤酒配枸杞”“敷最贵的面膜,熬最晚的夜”等养生方式流行的原因。 

健康账户还包括饮食、运动投入、情绪稳定、工作压力管理、家人健康身心守护等内容。 

合理的调整生活时间的次序,改变生活的习惯,规避排队…… 

持续地,自然而然地,被动地,不经意间地把时间投入健康账户, 健康越稳定,意外就越少发生,做其他事情的质量也更高 。 

降低无效社交

随着年龄增长,你会发现,很多事不是凭借兴趣或是面子来选择。 

要尝试避开充满炫耀和攀比,只为了吃喝的聚会,更要慎重对待突然冒出来的邀约。 

当然,对于一个靠专业谋生的人,或许某些场合的社交是不必要的,或者说,频次没必要那么强。 

人是天生的群居者, 非必要不社交其实很难,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 。 

经过修炼,时间也有复利

同一段时间,复用到多个时间账户

你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干几件事,会不会每一件事都干不好? 

任何观点都是在某些场景上才可以成立的。 

像写PPT、讲课、做数据分析等高专注度、需要支付高智力密度的事情上,肯定无法同时做多件。 

低智力密度的事情就很容易并行,不妨运动的时候刷课程视频,通勤路上听听书…… 

有些世界上顶级的运动员,他们在练习的时候,能做到一边运球练习,一边在iPad上解题,目的就是为了快速思考、观察、决策,兼顾许多的点。 

总之, 低专注力的事并行搞,高专注力的事专心做。 

当你身体和思想,同时在线,就可以达到一段时间被我们复用的效果。 

控制娱乐消遣,让内啡肽胜过多巴胺

抖音一分钟,人间一小时;爽剧不刷完,完全睡不着;确认过眼神,熬夜“吃鸡”人…… 

娱乐消遣是生活的避风港,是新型社交方式,更可以成为教育不好自己孩子的成年人的替罪羊。 

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戒断娱乐消遣很难,不妨改成控制娱乐消遣。 

非工作赚钱需要,不安装娱乐消遣APP

当然很难,所以可以把应用藏在比较难找的角落,关闭所有的桌面通知与推送…… 

尽量减少在这些应用上花费时间和精力。 

控制消遣,可以设计断点

坐车吃饭的时候可以刷B站,朋友圈,因为这些时候都有打断点。 

但是周末躺在沙发上,晚上睡觉前刷短视频,肯定会越刷越兴奋,这个时候是没有打断点的。 

给自己设计合理的时间断点,避免无止境地时间损耗。 

设计堕落约束规则

如果想刷剧了,就去跑步机上跑步;如果想干点堕落的事,就给自己肉体增加点运动量或者惩罚。 

当然也可以请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来监督,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时间能够更好地利用起来。 

02 时间管理的进化论

同样的时间长度里,为什么大部分人忙忙碌碌,最后却是碌碌无为;有人却读完了20本书,写完了10万字,到底差别在哪里? 

同样是24小时的时间,有的人成为了马某某,有的人靠短视频“自救”,到底差别在哪里? 

好的时间管理工具可以让自己受益终身。 

别再做无法执行的日程表啦

小伙伴们有做过日程表吗?你平时做的日程表是不是这个样子的? 

img

这样的日程表是无法执行的,因为一开始它就是为自己规划了一个不断受挫的计划。 

这类日程无法对抗意外,需要各个时间点都踩准节奏。 

如果有中断或者延误或者突发状况,则剩余的日程安排基本就会失效,最后的结果就是无法执行日程。 

职场人,特别是需要从事具备创造力工作的职场人,应该通过任务流去管理自己的日程。 

有效日程表的打开方式:记日记,做复盘,列任务

img

当你困惑:计划没有变化快且碎片时间多,虽然每天很忙碌,但是时间不够用;不知道如何戒除懒惰,如何拥有强大的执行力去养成好习惯;上有老下有小,没有足够的时间支持生活平衡和职业转型……的时候,应该解锁一下日程表正确的打开方式。 

这个流水日记表包含流水日记区、思考复盘区、待办事项区,它与普通的日程计划表最大的区别在于: 有复盘,有行动指引 。 

其中时间段有两种颜色:白色和绿色。 

白色时间段属于与同事们的协作时间,此时自己是无法专注做一件事的。个人在公司的职务级别越高,负责的范围也就越广,这些时间被填充的也就越满,可以理解为必要时间。 

绿色时间段,理论上不会有人找,可以自由安排,可以理解为可支配时间。 

当然, 不是每天都必须要复盘,丰俭由人,按需定制 。 

也就是说,这个复盘内容并不是当天必须填的,而且正因为不是当天复盘,过几天甚至几个月之后再回顾这个表,完全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填写和记录三个区域的关键

主要负责收集与整理的流水日记区

  • 流水事件关键词:记录各时间段发生的事,尽量精练,不超过15个字。 
  • 过程-感受-反思:记录各时间段的想法和感受,也可作为流水事件的补充。

 

通过流水日记区观察到自己在那段时间里的可支配时间被分配在哪些事情上。 

哪些事情是主动做的,哪些事情是问题发生后,被动拿出可支配时间容错的。 

在日记区并不仅仅是记录这个时候在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旁边一栏的“过程、感受、反思”。 

举个例子,昨天傍晚和妈妈电话通了快2小时,日记区就是“陪伴家人”,通话结束后感受就是这个电话打得太久了。过了一天再看,其实底层是和妈妈聊天、吐槽,能让自己感到放松,自己也在逃避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 

流水日记区的进阶用法有2个: 

a.打标签

要清楚自己的可支配时间用来做什么,可以用打标签的形式进行。 

标签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分级关系,例如职场社交、团队建设、个人成长等属于一级标签,各自的子项属于二级标签。 

b.扩列记录

如果你对某些事特别执着,可以把流水日记拓展更多的列,比如单独记录自己每天的金钱支出、饮食摄入情况、实际睡眠时长与运动时长、要收录的金句,以及每周或每天主动联系到的有价值的人,等等(见下图)。 

如果一些特定的事件能够固化,就值得扩列记录。 

img

这样比较容易达成一些正向的目标,比如1个月联系4个细分领域的高手,并输出采访日志;每天强制储蓄,30天收集90条金句,并用在文章里;连续达成30天的运动、写作输出、早起等。 

不建议一次扩列太多,因为记录成本太高,如果一件事无法完成,就会对自己的信心造成伤害,产生挫败感。 

凡事三省吾身的思考复盘区

  • 二次复盘反思:往往是今天受了某事情的触动,是今天值得反复思考的部分。 
  • 三次复盘反思:往往是二次复盘反思的延伸思考,亦或者是对这段时间的反思。

 

img

生活中有太多的“只给鸡汤不给勺子”的事情,我们每次看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不禁感慨:这个道理、观点、心得、规律非常对!非常好!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做呢? 

怎么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需要进行不断地琢磨! 

怎么不断地琢磨呢?就是需要填满我们自己的“思考复盘区”! 

“思考复盘区”就是那把勺子,是帮助我们攀登开悟之坡的梯子。 

二次复盘甚至三次复盘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加入了时间的变量,我们能更理智地看待一些当时被情绪裹挟的事,能让我们建立起抵御负面情绪的铠甲。 

因为事情过去之后再看,会发现绝大部分当时接受不了、愤怒、难过的事,都不过如此,时间仍然在继续向前走。 

令你省心、靠谱、有洞察的待办任务区

待办任务区需要我们着重思考自己有哪些事值得做。 

  • DDL (Deadline):几时交付。 
  • 相关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其他人。 
  • 核心诉求:相关人想要什么结果。 
  • 待办任务:服务于核心诉求的行动关键词。

 

这里写上去的每一个任务都是自己给自己加的,并且是根据当天实际发生的事情推演出来的。而这个“核心诉求”则是锻炼了人的逻辑思维和看问题角度的丰富性。 

为什么要叫“核心诉求”?因为很多时候人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能从一个表面上的诉求洞察到核心诉求是一个极为厉害的能力。 

核心诉求的提炼,一方面提高的是超预期交付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需求洞察,不论是业务上还是社交上,都非常能拉开人与人的思考深度差距。 

待办任务区的意义有三点: 

a.省心,用记录减轻记忆负担

人生和游戏一样,有各种各样的任务需要完成。 

脑海中总装着很多事,就会很疲劳,很有压力。 

大脑是用来思考、判断、决策的,而不是用来记事的。 

养成记录的习惯,长期往复,你记录的很多事情就会固化,这些固化的事情不会占据我们的时间。 

例如,每月发了工资理财,还款,公司有直播,活动,分享会等。 

这些内容很多都可以做到颗粒度极细,做到周级别,前提是占据好对应时间段即可。 

b.靠谱,努力做到凡事有交代

靠谱,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与省自己心对应的,是省别人的心。 

如果你给对方交代一件事,对方忘了,结果会怎样?下次很难再敢去找他。 

好的记录习惯能让自己省心,更提升自己的靠谱形象。 

每天都查看一下待办事项,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这里除了记录还有比较的功能,不是所有的待办事项都是必须要完成的。 

每件事情都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决策水平非常影响自己的人生际遇。 

c.洞察,挖掘目标的需求本质

核心述求需要记录的是,相关人想要什么,尝试着推演与洞察, 一定要养成推演(或者问,或者猜)出对方核心述求的习惯 。 

洞察的精准也十分重要,当别人需要安慰的时候请给予安慰,而不是自我出发点的建议;别人需要开水的时候,不要给冰镇饮料…… 

03 写在最后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还是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拥有时间这种宝贵的资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如果把人看作一个系统,那么这个日程表就是对系统运作进行数据记录,然后复盘的时候对数据进行标注。 

随着时间推移,就能得到一份自己的运作数据,根据这个运作数据再给自己设计操作系统——用完全理性的方式把人当AI机器,这样的理念真的很酷。 

本文来自36氪

📝 重要紧急四象限是最没用的理论

几乎每个知道重要紧急四象限的人,都做不好时间管理,因为从实际的落地上,几乎没有可操作性。

img

📝 通过时间账户看清时间分布

时间可以分为九个账户,分别是精力恢复、收拾自己、通勤、工作、学习成长、锻炼、情感、社交、消遣娱乐。
明确时间账户后,可以细化我们对生活中时间的理解与复盘,进而调整不同账户的时间投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

img

📝 时间管理需要养成习惯

img

📝 别再做无法执行的日程表

这类日程无法对抗意外,需要各个时间点都踩准节奏。如果有中断或者延误或者突发状况,则剩余的日程安排基本就会失效,最后的结果就是无法执行日程。

img

我们应该通过任务流去管理自己的日程。

img
img


©2018 - Felicx 使用 Stellar 创建
总访问 113701 次 | 本页访问 326
共发表 83 篇Blog · 总计 127.5k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