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出差天津,想着难得来一趟,不去北京就亏了。但时间比较极限,晚上9.的飞机,所以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逛北京又是特种兵暴走的一天。
凌晨六点的天津
被闹钟惊醒时,窗外还飘着零星小雨。昨晚下过雪,地面还是湿的,天气微冷。天津的滴滴给我一种感觉是会提前到,在指定地点等你,跟广州的不太一样。
到了高铁站,天津南站小得出乎意料,只有一道匝机,就是进高铁的那道,进站不需要过匝机。七点的高铁上,窗外的金光铺满脸颊,一时间疲惫全消。
京城初印象
到了北京南站后,第一件事是寄存行李,我不想拖着行李箱到处逛。虽说之前在小红书看了怎么前往高铁站寄存点的路线,实际到了还是迷迷糊糊的。
北京南站是真大呀,跟广州南有的一拼了。索性不自己找路线了,直接去问检票的小姐姐。小姐姐还特地问我等会回来是坐地铁还是打车,坐地铁就直接寄存在东停车场处。抬头找东停车场的指示标志,一直往前走穿过行李案件的通道,就来到地下停车场,然后左拐走到尽头就能看到行李寄存点了。
就是有点小贵,收费员还拿着卷尺量尺寸,我的刚刚超一点,25块一天,高铁站物价果然名不虚传(摊手.jpg)。
胡同里的早餐
小红书看到的,很多人推荐“增盛魁小吃”。直接就坐地铁前往了。顺便一提,羊城通可以坐北京地铁。
到了小吃店,人确实多。店面小,里面已经坐满了,我只好排队外带。现炸的糖油饼确实酥脆,就是甜得有点齁嗓子。牛肉饼分量实在,边走边吃时,油脂渗过纸袋沾了满手。
因为店面没法坐,我就边拎着吃边往天安门广场走,沿着王府井西街慢慢走。穿过一片青砖灰瓦的胡同,晾衣绳上冻硬的秋裤和墙根堆着的蜂窝煤。老妈看了我的照片直接吐槽,为啥北京的房子比老家的还要旧。
天安门的仪式感
慢悠悠走了半小时,总算来到金水桥前往故宫方向(我是直接导航天安门西地铁B出口),差不多就跟着人群走就行了。从看见城墙开始就有安检口,一路检查了三遍,人是真的多,排队差不多花了半个小时。还好我这是淡季,不敢想象旺季得排到啥时候。
天安门对面就是长安街,远远的可以看到人民纪念碑。刚出安检口,就能看到天安门和伟人的画像。不得不说,北京的天真蓝啊。
紫禁城十二时辰
跟着人群走,走过外金水桥,穿过城门,就能远远看到端门了。挺好奇的,过城门时,那些大爷大妈都在摸城门的鎏金门钉,是有啥讲究吗。我不懂,但还是跟着摸了摸。
穿过端门,就是很大的空地,前面是午门检票口,左边是天安门城楼的检票口,因为没预约城楼,所以上不去。还没进故宫,给我的感觉就是大,在这里踢足球得累的够喘。
安检口的人更多,排了不止半小时总算进来了。有一半都是叔叔阿姨辈的,果然老一辈对故宫就是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
穿过午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内金水桥。心中的崇敬悠然而生(有一半可能是风吹的发抖),原来古代百官每天都是走这条路去上朝的。
太和殿前乌泱泱全是旅行团,导游的小旗子在空中乱舞。挤到前排才看清金銮殿的真容——比电视剧里小很多,龙椅上的金漆有些斑驳,突然觉得皇帝上班也挺憋屈。
来到慈宁宫,说好的甄嬛养老院,结果全是佛像雕塑,跟进了庙会似的。边上就是网红打卡墙。后来回想,确实只有那一片墙是最鲜红的,不知道是不是经常刷漆焕新。
西六宫的巷道特别窄,旅游团挤得水泄不通。东六宫的延禧宫,西洋烂尾楼让人眼前一亮,钢筋骨架像未完工的现代艺术装置。
走到御花园时腿已不是自己的。这里好多连理枝,有幸抓拍了个小朋友。
从神武门出来时,护城河水波零零。看夕阳给故宫屋顶镀金,突然明白为什么说”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国史”。
归去来兮
逛完了故宫,本来想着去天坛走走。下了地铁才记起天坛要购票,而且手机只剩10%电量,遂作废直奔高铁站。在南站又兜了一会才找到行李寄存处,候车时肚子开始咕咕叫,想起早上的牛肉包子还没吃完。已经顾不上什么形象了,填饱肚子最重要。
高铁直接到天津站,然后地铁直达津海国际机场。顺便提一嘴,津海机场最好是上二楼机场进口打车,取行李的是一楼,车进不来,都是拉客的在那里忽悠。广州的白云机场也是,取了行李上二楼机场进口更容易打到车。
飞机冲入云层时,舷窗外星河低垂。闭眼尽是宫墙日影、糖油饼香、脊兽凝望,忽然懂得梁思成说的:”这些建筑绝不是某一时某一人的产物,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二十四小时的特种兵行程,竟与六百年时光打了个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