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回溯算法本质是一个暴力穷举的过程,主要是在搜索尝试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当发现已不满足求解条件时,就“回溯”(即回退),尝试别的路径。

回溯法有“通用解题法”之称。 它适合于解一些组合数较大的最优化问题。同时涉及回溯算法的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列出所有满足的情况。

另外,基本所有能用回溯算法解决的题目总能画出一个二叉树来。我们称这样的树为决策树。解决一个回溯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决策树的遍历过程。所以在回溯法中,深度优先搜索是一种很重要的工具。

算法框架

遍历整个决策树时,你只需要思考三个问题:

  • 路径:你已经做出的选择
  • 选择列表:也就是你当前可以做的选择
  • 结束条件:到达决策树底层,无法再做选择的条件

以『全排列』为例。我们可以直接画出全排列的决策树如下:
全排列1

根据这个决策树,比如说你站在红色节点上。你可以选择 1 那条树枝,也可以选择 3 那条树枝。为啥只能在 1 和 3 之中选择呢?因为 2 这个树枝在你⾝后,这个选择你之前做过了,而全排列是不允许重复使用数字的。

所以在这里:
[2] 就是「路径」,记录你已经做过的选择;
[1,3] 就是「选择列表」,表示你当前可以做出的选择;
遍历到树的底层,即选择列表为空的时候就是「结束条件」。

框架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result = []
def backtrack(原数组, 行数):
if 满足结束条件:
result.add(路径)
return

for 选择 in 选择列表:
# 做选择判断,排除不合法的选择
continue
# 将合法的选择加⼊选择列表
路径.add(选择)
# 回溯下一行
backtrack(原数组, 行数+1)
# 撤销选择,将该选择从选择列表移除
路径.remove(选择)

上面的框架中,为什么要撤销选择呢
前面我们就说过,回溯算法本质就是在遍历决策树。大家可以想一想,你的一次选择结束了,你肯定要返回当当时进入递归时的状态,然后进行另外的选择啊,不然你不返回状态,其他选择怎么办。如果不撤销,按照下图的角度,你只会得到一个结果,就是用于遍历的左子树。
全排列2

代码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vector<vector<int>> result; // 存储结果
vector<int> track; // 存储当前路径

public:
vector<vector<int>> permute(vector<int>& nums) {
backtrack(nums, 0); // 回溯函数
return result;
}

// 路径:记录在 track 中
// 选择列表:nums 中不存在于 track 中的元素
// 结束条件:遍历完所有行, 即 index = nums.size()
void backtrack(vector<int>& nums, int index) {
if (index == nums.size()) {
result.push_back(track);
return;
}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if (find(track.begin(), track.end(), nums[i]) != track.end()) {
// 排除不合法的选择
continue;
}
track.push_back(nums[i]); // 做选择,将当前元素添加到路径中
backtrack(nums, index + 1); // 进⼊下⼀层决策树
track.pop_back(); // 撤销选择,将当前元素从路径中弹出
}
}
};

©2018 - Felicx 使用 Stellar 创建
总访问 113701 次 | 本页访问 326
共发表 86 篇Blog · 总计 128.7k 字